曹刿论战教案(《曹刿论战》教学设计)

2024-09-24 08:57:09

【教学目标】

知识与能力:

1、相关文学常识:长勺之战的背景,《左传》的相关知识。

2、理解掌握文中古今异义、一词多义、词类活用、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,加强文言积累,理解课文内容,加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训练。

3、学习课文的结构的详略安排。

4、对比衬托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技巧。

5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。

6、课文的朗读和背诵:课文的篇幅较短,但其中有不少的对话,应该引导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。背诵课文。

【过程与方法】

1、反复朗读,讨论探究,找出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,联系现代汉语,在演变与沿革中去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。

2、课内引导,课外拓展的方法学习课文。加强学生的文学积累。

3、联系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,比较阅读。

4、将课文的学习与写作实践联系起来。

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】

通过学习课文,充分认识到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,而且与民心的向背,战略战术等都有密切关系。同时鼓励学生将这些道理运用到生活、学习中。

【教学重难点及难点】

重点:详略得当的结构安排

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。

难点:与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比较阅读

【教学时数】2课时

第一课

一、导入新课

导入:(目的:既增强学生的文学积累,也引出以少胜多的战例,引出课文)

多媒体出示项羽的《垓下歌》

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,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?”这是失败了的英雄项羽的最后的人生悲歌,项羽拥兵40万之众,却被仅有10万兵马的刘邦挫败,落得四面楚歌,乌江自刎的结局,原因是什么?

1、学生畅所欲言。

点拨:项羽的残暴和不善用人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。

2、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,分析一下克敌制胜的关键是什么?教师板书课题、出处。

二、你认识它们吗?(幻灯片打出,检查预习情况)

曹刿(guì)又何间焉(jiān)肉食者鄙(bǐ)牺牲玉帛(bó)小信未孚(fú)登轼而望之(shì)吾视其辙乱(zhé) 夫战,勇气也(fú)望其旗靡(mǐ)

三、播放课文录音片断,学生自由散读课文,然后齐读课文

学生齐读后,、教师注意及时指出学生朗读的优点和不足,特别注意指出学生在句读方面存在的问题。

四、研习新课

1.解题。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?(鲁庄公、曹刿、乡人)从题目看,主要人物是谁?(曹刿)文章主要内容是在记叙一次战争的经过吗?从题目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。(“论”)文章记叙的是哪一次战争?(长勺之战)

2.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,复述课文大意。

明确:鲁庄公十年春,齐国出兵进攻鲁国。当时,齐强鲁弱。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,挺身而出,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。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,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,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,有利于攻击的时机——彼竭我盈之时,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——辙乱旗靡之时,结果鲁军大获全胜,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,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。

3.理清线索

读了课文后,你们怎么看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?

学生讨论后,先几个学生发言,然后归纳:通过这篇文章,我们可以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。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。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、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。他认为,“民从”,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、支持,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,“民从”,具备了这个条件,“可以一战”,否则,不可以战。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”,这些人识见鄙陋,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。二、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,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。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(“夫战,勇气也”),他慎重初战,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(“彼竭我盈,故克之”),他知彼知己,既不畏强敌,又步步谨慎,终于战胜齐军(“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”)。

4、学习课文第一段

①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文句的意思,并标注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句。

②采用学生自由提问的形式,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。

③依次思考如下:

(1)“十年春”指哪一年?

明确:指鲁庄公十年(公元前684年)。

(2)“齐师伐我”的“伐”是什么意思?齐国军队为什么要“伐”鲁国呢?补充介绍历史背景: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,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,离开齐国避祸。公元前685年,齐国发生内乱,国君被杀,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,想做国君。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,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,做了国君,就是齐桓公。齐桓公起兵迎击。当时齐强鲁弱,鲁军大败,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。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。鲁庄公十年的春天,齐再次兴兵攻鲁,、战于长勺。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,所以“伐”应译为“侵犯”。

(3)曹刿的身份怎样?

讨论明确:从“其乡人曰”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,没有官位,属爱国君子吧,“位卑未敢忘国忧”。

(4)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”中的“远谋”二字是此文的关键,贯穿全文。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?

明确: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。

(5)“何以战”是个介宾前置的句子。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,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。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?

明确:三方面:①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”;②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”;③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”。

(6)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,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?

讨论后明确:对于第一个准备,曹刿的评价是“小惠未偏,民弗从也”;对于第二个准备,曹刿的评价是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”;对于第三个准备,曹刿认为“忠之属也,可以一战”。请同学注意:“福”是名词,在这里作动词用,“保佑”的意思;“可以”应译为“可以凭借”,和今义“可以”用法不同。

(7)为什么说“小大之狱,虽不察,必以情”是“可以一战”的主要条件?

明确: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。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。

(8)本段末句“战则请从”,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,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。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,转入下文写他!临阵参战指挥。

5、小结:第1段,写的是曹刿请见,论战前准备,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、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“勇于纳谏”的胸怀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学习课文第二段

1、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这一段。

学生翻译后,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翻译错误,并提醒学生注意本段的重点字词,以加深印象。

2、学生思考讨论:

① 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?根据何在?

明确:由鲁庄公指挥,曹剑协助。这从“公与之乘”可以看出。“乘”有两义:(1)为共乘一车,“乘”读chéng;(2)为另给一车相随,“乘”读shèng。课文从“乘”(1)义说,这样比较好理解,因曹刿与庄公同乘一车论战才方便。

② 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?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?

明确:在“彼竭我盈”之时。战斗刚开始,不待齐军疲倦,庄公就急于出战(“公将鼓之”;“鼓”,名词作动词,“击鼓”);当鲁军刚获胜,庄公又急于去追击(“公将驰之”),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。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,要根据双方的土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。曹刿的两个“可矣”,使得战争出现“齐师败绩”和“遂逐齐师”的大好形势。

3、小结: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,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,突出写了曹刿“谋”的作用,为下文“论战”打下伏笔。曹刿临阵从容,胸有成竹,善于掌握时机,所以才击败敌人,获得战争胜利。

二、研读第三部分(第3段)

1、学生结合注释,自行疏通字词意义。

2、思考:

①鲁国获胜后(“既克”),“公问其故”的“故”是什么意思?明确:缘故,“攻击”的缘故和“追击”的缘故。

②曹刿是如何回答的?明确:有两层意思: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“齐人三鼓”(“彼谒”)的时机进行攻击。“夫战,勇气也”(这是个判断句,“也”表示判断),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”(“再”和“三”后面省略“鼓”),“彼竭我盈,故克之”(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,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)。“彼竭我盈”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。一层解释他“下视其辙”、“登拭而望之”,看到敌人“辙乱”“旗靡”才追击的原因是“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”(“夫”,发语词,议论或说明时,用在句子开头,没有实在意义)。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,行动谨慎,观察仔细,善于抓住时机,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。

③小结: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。

三、精采片断实录

师:这篇文言文已经基本在我们的脑海里成型了,主人公的个性也十分丰满,有人说庄公愚昧昏庸而曹刿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,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,如果没有曹刿,庄公此战必以失败而告终,请问你同意与否?

(学生有赞同的,有反对的)

师:老规矩,来个小型辩论赛,比比谁更厉害。谁反对这种说法(纷纷举手,十人左右)

生:虽然我们这边人少,但正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。我认为这样评价鲁庄公是不公正的。如果他是一个愚昧昏庸的人,就不可能启用一介平民的曹刿,也不可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。

生:战争一开始,鲁庄公便急于进攻,见到敌军逃跑便急于追击,可见急躁冒进,鲁莽草率。”

生:鲁庄公作为一国之君,能接见平民,并与之同坐一辆战车,说明他礼贤下士,平易近人。

生:鲁庄公对曹刿指挥战斗言听计从,说明他善于纳谏,且用人不疑。

生:已经取得了胜利,他对胜利的原因却茫然不知,足见其愚昧无知

生:在和曹刿论作战条件时,鲁庄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近臣的辅佐,神灵的保佑,就可取得胜利,这分明是目光短浅的表现。

生:他好学善问,虚心求教。作为一国之君,能如此不耻下问,实在不易。”

……

四、拓展探究

1、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,你该怎样全面地评价鲁庄公?对你有什么启示?

点拨:一、从他的鲁莽,缺乏军事指挥才能的角度评价

二、从作为一个国君能允许一介布衣来参与国事,并听从他的正确指挥的角度来评价

启示: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谈:

(1)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

(2)、不掩饰自己的缺点

2、像曹刿这样忧国忧民,又具有超凡智慧,历史上不乏其人,你能列举几个并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吗或说出他们的名言?

明确:如:诸葛亮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”

顾炎武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

3、历史上像长勺之战这样以弱胜强的战例屈指可数,请列举几个。

明确:官渡之战

淝水之战

楚汉战争

4、 找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,说出其意义。再列举几个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。

明确:一鼓作气

门庭若市、望洋兴叹、

五、布置作业

1.背诵全文。

2.完成课后练习

相关文章推荐

  • 2025-04-20

      我的祖父作文1  我有一位干事情非常认真的外祖父,他干任何事情都力争第一,力争做到最好。他种苹果种的好,曾被评为“明星果农”“苹果状元”,还下着一手好棋,多次成为全乡...

  • 2025-04-20

      绿色环保作文 篇1  今天,又是我们的升旗仪式。  林老师站在旗台上,对我们说:“今天的主题是“绿色环保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”。同学们,大家都知道吧!现在,水资源和树...

  • 2025-04-20

      我爱美丽作文1  秋天真好。太阳不再那么灼热,阳光也不再那么刺眼。我不用眯着眼睛看它,真舒服。傍晚的时候,夕阳洒下一片金色,把整个大地都染成了金黄色。我爱这迷人的秋!...

  • 2025-04-20

      海南游记作文1  海南岛是我国的旅游胜地,今年暑假,我们一家三口,就去了那儿。  夏天的海南岛,到处是一排排的椰子林,椰子树上结满了圆圆的椰果,有大有小,刚走进椰子林...

  • 2025-04-19

      我和妹妹的作文1  小小的个子,瓜子脸,一双水灵灵的眼睛,忽闪忽闪的,再加上一张樱桃小嘴。你猜猜这是谁?对,这就是我的妹妹——徐舒子奕,今年七岁。他很淘气,所以,我曾...

  • 2025-04-19

      快乐的一家作文1  我家有四口人。有爸爸、妈妈、哥哥和我,我们共同组成了欢乐的家庭。  我爸爸、妈妈都40岁了,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,一年在家里也“客居”不了几天,是个...

  • 2025-04-19

      云南游记作文1  今年的暑假,我过得很快乐,活动丰富多彩,收获多多,最有意思也是最高兴的是到云南去旅游。  我和爸爸跟随旅游团游览了“中缅一条街”、“一寨两国”、“畹...

  • 2025-04-19

      黄果树瀑布作文1  今天,我和爸爸妈妈要一起去观赏黄果树瀑布。  早上,我们一早就起了床,我们吃过早饭后,一起坐着汽车去黄果树瀑布,在我们来黄果树瀑布的路上,两侧的景...

  • 2025-04-19

      描写人的作文1  今天我上街,看见一个没有双臂的人在卖唱。他的歌声时而是潺潺流水,时而是啁啾的小鸟,时而是歌唱家夜莺,歌声时高时低,把他内心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了...

  • 2025-04-18

      快乐足球作文1  在20xx年的德国世界杯,看着意大利捧起大力神杯登上了冠军宝座,从那时起,我就喜欢上了足球这项运动,喜欢它的激情,喜欢它的火爆场面,开始享受它带给我...